当前位置:首页 > 养花知识 > 正文

三伏天马上结束了,哪天“出伏”?今年出伏后还热多久?答案来了

游客 2025-08-13 21:09 分类:养花知识 2


今天是8月13日,星期三,最近出门,大家是不是都被热浪拍打得晕头转向?好在这让人苦不堪言的三伏天终于要结束了!不过,很多人心里还有疑惑:到底哪天出伏?出伏之后还得热多久呢?今天咱就来说说。

三伏天马上结束了,哪天“出伏”?今年出伏后还热多久?答案来了

今年出伏的时间是多久?

2025年的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,到8月18日结束,一共30天,是个“短三伏”。8月19日,就正式出伏啦!要知道,往年三伏天常常是40天,今年这30天的三伏,还挺少见的。三伏天的计算,依据的是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,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作为初伏的开始,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 ,初伏与末伏之间,便是中伏。

三伏天马上结束了,哪天“出伏”?今年出伏后还热多久?答案来了

因为庚日的循环周期为10天,所以初伏和末伏的时长固定为10天,中伏则可能是10天或20天,这就导致三伏天的总时长在30天到40天之间波动。今年夏至是6月21日,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正好落在7月20日,中伏和末伏又都是10天,就凑成了这30天的三伏天。

三伏天马上结束了,哪天“出伏”?今年出伏后还热多久?答案来了

今年出伏后还要热多久?

出伏之后,天气不会马上就变得凉爽起来,很可能还会热上一阵儿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秋老虎”发威。所谓“秋老虎”,就是指出伏后短时间内又出现的回热天气,一般发生在8、9月之交,持续时间大概7 - 15天,有时候有些地方能持续1-2个月呢!

三伏天马上结束了,哪天“出伏”?今年出伏后还热多久?答案来了

出伏后的天气变化受很多因素影响。先是副热带高压,它的位置和强度直接决定了高温地区的分布。2025年预计副高势力比较强,控制范围也广,这就很可能导致出伏后高温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。其次,海洋温度异常也会产生作用,比如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。根据目前的观测,2025年有可能出现弱厄尔尼诺现象,这会让我国南方地区的高温干旱情况加剧。

三伏天马上结束了,哪天“出伏”?今年出伏后还热多久?答案来了

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别大,出伏后的天气状况也不一样。在北方那边,出伏后随着冷空气渐渐活跃起来,早晚的温差会越来越大,天气会慢慢变得凉爽。像华北、东北这些地方,一般到了9月中下旬,暑气就会明显减弱。偶尔也有“秋老虎”杀个回马枪,让气温短暂回升。

三伏天马上结束了,哪天“出伏”?今年出伏后还热多久?答案来了

在南方地区,特别是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,因为纬度比较低,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的时间长,出伏后暑热还会持续一阵子。长江流域的高温可能会持续到9月中旬,华南地区的高温天气甚至要到10月才会逐步转凉,像海南等地,全年都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。

三伏天马上结束了,哪天“出伏”?今年出伏后还热多久?答案来了

今年出伏后还要热多久?来看看农谚咋说

出伏天不凉,单衣就过冬

这话农谚的意思就是说出伏的时候要是天气还没凉快下来,那之后降温就难了,冷天来得晚,甚至到了冬天,可能穿件单衣都能应付。这其实是老辈人根据经验总结的,他们发现要是出伏时还热烘烘的,说明气候偏暖的趋势明显,后面降温幅度小、速度慢。就拿南方一些地方来说,本来冬天就不算太冷,要是出伏后迟迟不凉快,那整个秋冬季节的气温可能都偏高,冷的时候短,程度也轻,穿单衣过冬的情况还真可能出现。

三伏天马上结束了,哪天“出伏”?今年出伏后还热多久?答案来了

晒了伏尾,二十四个秋老虎

要是末伏最后那几天是大晴天,太阳使劲儿晒,那出伏之后,就得做好再熬24天“秋老虎”的准备。这里的“伏尾”指的是末伏的末尾几天,“晒了”就是说这几天晴朗少雨、光照强烈。而“二十四个秋老虎”是老辈人总结的大概时长,意思是这种热劲儿会延续差不多24天,白天太阳一晒还是火辣辣的,跟夏天没太大差别。

三伏天马上结束了,哪天“出伏”?今年出伏后还热多久?答案来了

末伏尾巴要是持续晴朗,说明影响高温的天气系统(比如副热带高压)没退场,即便出了伏,热意也不会立刻消散,反而会以“秋老虎”的形式多闹腾一阵子。不过具体热多久,还得看当年的实际天气,但这话确实把“伏尾晴热”和“秋后持续高温”的关联说透了。

三伏天马上结束了,哪天“出伏”?今年出伏后还热多久?答案来了

面对出伏后的可能出现的持续高温,我们可得做好防暑降温措施。白天尽量少出门,特别是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这段高温时段。要及时补充水分,防止脱水。用空调的时候,温度别调得太低,室内外温差最好控制在5-8℃。老人、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防暑。从农业方面来说,持续高温可能引发部分地区干旱,所以一定要加强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

三伏天马上结束了,哪天“出伏”?今年出伏后还热多久?答案来了

虽说三伏天马上就要结束了,大家还是不能掉以轻心,多关注天气变化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活和生产安排,健健康康地度过这个夏秋之交。

TAG: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561739510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!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suyuanshengtai.com/article-32809-1.html

最新文章
热门文章
热评文章
热门tag
标签列表
友情链接